食用油的传说
发布时间:
2024-09-06
1105# 原创 作者:四师 李举松 铁道兵战友网 2019.4.1
油,这里指的是食用油。和柴,盐,米,酱,醋一样,是人们生活中不可少的部分,而油起到重要作用,是每户人家必不可少的物质。油是太阳的血液,大地的精华,与人类密不可分,息息相关。古时候人们就懂得用食用油作为调味。据史书记录,不同的季节使用不同的油,春天用牛油煎小羊乳猪,夏天用狗油野鸡和油干,秋天用猪油煎小牛和小羊,冬天则用羊油煎鲜鱼和大雁,那时吃的是动物油。汉代以后,开始出现植物油,但不能食用,只用来制绢布,直到宋代,才开始有食用植物油的纪录,有麻油、豆油、菜油、茶油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慢慢地有人使用植物来提取油。我国地域广大,土地肥沃,适合各种油料作物的生长,食用油产品多,茶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大豆油,棉子油,以及近年开发的粟米油,从产量来看,主要以菜籽油,豆油和花生油为主,但由于不同的食用没油所需营养不同。北京人爱吃色拉油,广州人爱吃花生油,成都人偏爱菜籽油,而上海人的口味极为丰富,什么豆油,色拉油,调和油,样样油都吃,不偏吃。
我生长南方,自从懂事时起,油就有花生油,茶籽油和猪油。茶树种植半山和平地,茶树的生长对环境有一定的要求,茶树的生长直接受气候和土壤环境中阳光,温度,水分,空气,水质等环境条件影响.其中光照是影响的首要条件,光照强度,照射时间及光质对茶树生长十分重要.又茶树对水分要求也高一般树木,不适宜在旱的环境中发育.而土壤是茶树生长发育的基础,土质,土温,土壤的酸碱度对茶树根系的作用非常重要。此外,茶园的地形,坡向也直接影响到茶树的生长.茶树生长的土壤山地为佳,透气较好。而在我的记忆中,茶树在山上不用人工护理,也不用施肥,因山上泥土肥沃,在杂草中也可成活,让其自然生长,开花和结果。树高有一两米,也有更高的,树枝坚硬彪长。叶子油绿,六七月开始慢慢开花,九月到十月就结果,可收获了,没有成熟的深绿子小,如拿回来榨,出油率不高。果有大有小,大的有五六公分,小的也有两三公分,成熟的果实呈金黄色,自然龟裂,露出黑色的仁,好多掉到地下。收获果实经过太阳暴晒,让果裂开,选出黑色的仁,再经数日太阳晒,用机器脱壳,现出金黄色核,再用机粉碎,加热。在那没有电的农耕时代,人类为了生存所需的油,除了从动物身上猎取,还发明土法榨油,从植物上去获取。木油榨为一截完整杉原木,长4到5米,直径0.9米左右。矩形窗口:长1米多,宽0.20米,进深0.75米。榨槽里内空成圆形,直径也有一尺。槽底有一小孔贯通,用于榨油时流油。这外表粗犷,设备简单的土法榨油浓缩了祖先古老的农耕文化和民间手工技艺。听老人们说几个朝代前就发明有了木油榨,那时人们从深山老林,叫上十来个人把庞大的杉原木拖回来。又花了一个月多月时间,在树躯干中心,剜空成榨槽。现在很少看到这样大的筒彬木。有槽内可装十七八个茶籽油饼。榨油除了房子,其主要工具有:水车、碾盘、木甑、灶、铁箍、木油榨、撞锤、釜、木盆、油缸、稻草垫等。用的是木质土榨,榨桐是用一棵很大的树雕琢而成,放在榨架上,榨架栽得很深、很牢固,备有若干楔子,炒锅、碾子、磨子、打榨的撞杆吊在榨坊梁上,竹圈做饼,这就是全部设备,构成了土榨坊。这种传统的老工艺大约有上千年的历史,虽然很土,也是一个重大发明,是我们祖先的智慧结晶。其榨油有四大工序:碾盘碾细茶仁、釜甑受蒸、踩制茶仁油饼、木榨取油。虽然全部程序全靠手工完成,但却蕴含着技能、技巧和技艺。在没有电动设备之前,山里人几百年来祖祖辈辈榨茶油都是用木头挤压的土办法来打油的。每年深秋小雪季节,将山上采摘的茶子经晒干、碾粹、蒸熟、制饼、挤压等程序,最终生产出原生态的金黄色的茶子油。虽然全部程序全靠手工完成,但却蕴含着技能、技巧和技艺。操作碾盘的人,只要把握“火候”,匀称添入焙干的茶仁,碾成匀称、细腻的粉沫就行了。踩制茶仁的油饼,既是苦力活,又是一项技术活。为避免踩踏时茶仁粉流失,可将圆形铁箍踩制茶仁油饼,既是苦力活,又是一项技术活。将圆形铁箍或竹模具放进一个木盆里,在铁箍内安放一个事先制做好的似笊篱样稻草结,匀称散开稻草结,把过齐了热气的茶仁粉沫倒进去,用稻草包起来,踩踏成茶仁油饼。俗话说:“包枯没得巧,靠的一把草”。踩茶仁油饼时,草少了会走失茶仁粉,草多了会裹油,影响出油率。因此,踩制过程有这样说法“只能烫脚,不能凉枯”。这一工序,要踩得好,踩得匀称,踩得及时。当然,还要注意脚的卫生了。木榨取油是最后一道工序。三四米长,直径四五十公分左右的多个方木,上大下尖,还有二三十斤大木锤。选择年轻力壮打锤,为了打锤耐用和出力,在锤一头包上铁皮。榨油楔子(俗称“行坚”)要安插好,为了卸装方便,可别忘了安插一个倒坚。为防止茶仁油饼(油坯)弄坏,还得装上圆形木板和四方形木板。撞锤击楔榨油只能“打打停停”,急不得,每次撞击需仔细观察,判断确定力度。最后,看到槽底油孔不流油了。流出的油会散发浓浓清香,香溢满屋,在街道行走的人远远就可闻到。据说土法榨的油质量好,可做药用,还有降胆固醇、降血脂等功效,不少有钱人都改食猪油花生油为茶油了,每年都会开车专程前往茶油产地几十斤几百斤地购买。尽管如此,茶籽油还是越来越少,山上茶籽也没多少人去摘来榨油,想得到茶油已经好难,得来的也贵,据说要五十到六十元一斤了,难怪近年来茶油价格一路走高看好。
电动机械榨油如火如荼,原有的土法榨油越来越少。木油榨等工具是物质遗产,而土法榨油技术是非物质遗产,都渴望申请遗产保护。艺术总是存活于生活之中,离开了生活,艺术也随之消亡。老式榨油机,这种民俗实物,可能将销声匿迹。但是,作为见证了一段人类文明历史的榨油工具,负载着祖先智慧的草耕文化不应当流失。现在还有不少榨坊保留下来,坚持传统榨油方法。
除了茶籽油,还有花生油,葵花籽油,大豆油,棉子油,以及近年开发的粟米油,这几种油植物没多见,常见的就是花生油。从懂事时候起,祖辈们就有种花生习惯,因是人们生活必需品。花生是油料作物,高效经济作物, 花生属于豆科,落花生属,与其它豆科作物一样有根瘤菌,根瘤菌的固氮潜力大,提高土壤含氮量和肥力. 耐旱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种植花生是增加收入的好措施。花生苗不高,只有三四十公分左右,结果长在泥土里的植物。花生在中国不同地区与其他作物组成一年一熟、二年三熟、一年二或三熟的种植制度,从而有春花生、麦套花生、夏花生和秋花生之分。广东个别地区还可种植冬花生。桂东南乡村一年只种一次。有种龙孔红花生颗粒饱满,内皮红色,具有补血、养颜等功效,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适宜制造各种营养食品,深受消费者喜爱。花生又名金果,长寿果、长果、番豆、金果花生,无花果、地果、唐人豆。花生滋养补益,有助于延年益寿,所以民间又称之为“长生果”。花生收获时节必须从长相、荚果发育状况和气候变化等多方面综合判断,做到三看一防。三看:一看地上长相,植株顶端不再生长,中部叶片大部分已能脱落,上部叶子变黄,傍晚时叶片不再闭合,表明植株已经衰老,应抓紧时间收获;二看荚果发育状况,拔起花生植株,多数荚果网纹清楚,剥开荚果,果壳内的海绵层有黑色光泽,籽粒饱满,种皮发红,表明已经成熟可以收获了。收获花生粒也是通过太阳晒干吃着清脆可口,就可以脱壳。榨花生油与榨茶籽油相似,榨出的油香味十足,淡黄透明,色泽清亮,气味芬芳,滋味可口,是一种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用油。据国外资料介绍,使用花生油,可使人体内胆固醇分解为胆汁酸并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浆中胆固醇的含量。相传,周朝时大名府城东10多公里的地方是黄河,天长日久,黄河淤积,便出现了似沙龙形状的沙丘堰,其中有一较大的沙丘,形似一座山,人称东土山,山上和周围长满了奇花异草,周穆王女随周穆王到此游览,留恋东土山景色美好,就经周穆王批准在此地建宫殿常住。她一生常住东土山,一日三餐爱佐以土山种植的花生果,活到了一百余岁,百姓为纪念她捐款修建了东土山奶奶庙。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人们对食物油的质量要求不断提升。为满足消费者需求,作为数代流传下来的生活必需品,必定是未来发展新趋势。
(责任编辑:听心)
下一页: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