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寿春堂等医药品牌被移出中华老字号背后:企业称经营不善
发布时间:
2024-08-01
近日,商务部联合相关部门公布中华老字号复核结果,上海等地5家医药品牌被移出中华老字号名录,其中大多已有百年历史。11月15日,安徽寿春堂大药房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此次复核期间,恰逢药房更换经营场所,所以被移出了名录,“原来的门店太偏了,经营效果不好”。南都记者梳理发现,品牌经营不善、屡陷侵权纠纷,是当下部分老字号企业面临的困境。
5家医药品牌被移出名录
据商务部官网信息,商务部于2006年、2011年先后认定两批共1128个中华老字号品牌。近期,经企业自查、地方初核、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程序,商务部联合相关部门公布中华老字号复核结果,将长期经营不善,甚至已经破产、注销、倒闭,或者丧失老字号注册商标所有权、使用权的55个品牌,移出中华老字号名录;对经营不佳、业绩下滑的73个品牌,要求6个月予以整改;继续保留1000个经营规范、发展良好的品牌。
南都记者查询发现,其中有5家上海、安徽、福建、宁夏的医药品牌被移出中华老字号名录,分别为集成药厂的“集成”、上海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卫生材料厂的“中亚”、安徽寿春堂大药房有限公司“寿春堂”、厦门光华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的“佛手”、银川市协力厚医药连锁总店的“协力厚”。
公开信息显示,上述医药品牌中,“协力厚”始创于清朝道光年间(公元1843年);清末民初时期合肥前大街(今长江中路)成立的寿春堂,主要经营中药材和自行配制的丸、散、膏、丹以及香、卤料和曲料等。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多方的大力支持下,“寿春堂”药号得以恢复。
上海集成药厂原名集成药房,创立于1914年3月;上海卫生材料厂有限公司成立于1948年,是中国最早建立的医用橡皮膏生产厂家。光华大药房的前身——万记药店,具体创立年份已无据可查。但早在1932年的《厦门工商业大观》中,就可以找到相关记载,“中药店:萬记,中山路二四二号”。
萬记中药店(光华大药房的前身)。
光华大药房(2003年)。
百年历史的“老字号”为何被除名?据《中华老字号示范创建管理办法》,中华老字号企业出现下列情形之一,住所地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可以建议商务部将其移出中华老字号名录并收回中华老字号标识使用权及牌匾。
其中包括,企业破产清算、解散、注销、被吊销营业执照或三年以上不开展经营活动;丧失老字号注册商标所有权及使用权;发生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出现重大质量问题或安全事故、重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或其他严重违法行为;以欺骗或其他不正当手段骗取中华老字号示范称号;被暂停中华老字号标识及牌匾使用权,到期后仍未有效整改。
部分“老字号”经营不善
南都记者采访梳理发现,品牌经营不善、屡陷侵权纠纷是当下部分企业面临的困境。据银川市人民政府官网今年6月底信息,根据相关文件中关于“中华老字号”企业动态管理要求,银川市商务局对银川市协力厚医药连锁总店开展复核工作。经核查,该店因经营不善主营业务发生变更,且已连续三年以上未在商务部“中华老字号”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填报每年经营情况报告,复核情况公示为“不通过”。
11月15日,安徽寿春堂大药房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吴先生告诉南都记者,此次“中华老字号”企业动态管理复核期间,恰逢药房更换经营场所,“门店搬迁不在了,正在寻找新的门店,所以就暂时移除了。”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该企业今年6月因“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今年9月,因依法办理住所或者经营场所变更登记,被移出经营异常名录。
“原来的门店太偏了,经营效果不好,想找个好点的地段,搞个大点的形象店。”吴先生告诉南都记者,以往当地至少有5家“寿春堂”连锁店,“后来城市改造拆迁,就保留了一家”。
而新开的其他品牌药房,令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也对“寿春堂”形成冲击。
据安庆市迎江区人民法院今年8月发布的公告,当地某中医保健康复服务部因在企业名称中使用“寿春堂”字号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被判令赔偿安徽寿春堂大药房有限公司经济损失、合理支出共计5万元。
吴先生告诉南都记者,近来年已遭遇多起类似的侵权行为,“外省市也有,我们已经在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据《中华老字号示范创建管理办法》,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原则上每3年对中华老字号开展复核。被移出中华老字号名录的,自决定作出之日起两个申报周期内不得再次申报中华老字号。
采写:南都记者 张林菲
下一页: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