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了很多年的医药分家,其实已被彻底抛弃,取而代之的是医药一体
发布时间:
2024-09-24
在很长时间内,医药分家都是医疗改革的核心内容,被认作是解决以药养医和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的有效手段。
虽然为此做了大量工作,但多数工作只停留在会议上、网站里、文件中,医药分家在这么多年并有什么取得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医药分家是指医疗专业与药品专业分开、医疗机构与社会药店分开、医生开处方与销售药品分开,实现医生开方、药店销售药品的专业分工。其目的是为了建立药品流通的竞争机制,切断医院、医务人员与药品销售商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虽然绝非是一分就灵,但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经验上,医药分家都是解决当下诸多医药问题的一剂良方。
因为,医药分家主要的是解决医药行业中所存在的垄断问题。
看病难、看病贵,至少在当下已不是医疗资源匮乏所导致,而主要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所导致某些医院取得区域性的,甚或是全国性的垄断地位所导致的。
获得垄断地位,就能获得政策上的支持,进而获得更多更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这些具有垄断地位的医院,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像施展“吸星大法”一样,夺取了其他不具垄断地位医院的生存能力和发展区间,从而大者愈大,小者愈小,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医药分家即便顺利实行,其实也只能打破一小部分垄断环节。
但依旧是如此艰难,医疗行业的深度改革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医药分家工作的举步维艰,最主要的就是因为垄断方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所导致的。
而如果不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垄断,想要从根本上改变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是不可能的。
而从近几年的医药改革来看,医药分家的进程,不但依然是遥不可期。
近几年医药行业陆续落地实施的政策,比如药品集采、零差价、报销比例的不断提高、门诊参与统筹等,使大量曾经习惯在药店购药的消费者转而流向医院。
以上诸多政策,加强了本来垄断力量就很强的医院的实力,即便是零差价、带量采购等看似使医院利益受到了很大影响的政策,其实也大大加强了医院对整个医药市场的掌控力和话语权。
以上诸多政策,不但使医院的垄断力量更加强大,也加速了医药行业的其他环节的垄断化,比如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业等。药品生产企业和批发企业,不但要贴合市场需求,而且要贴合政策要求,两点必须同时做好,才能赢得市场竞争机会,否则只能被淘汰。在此影响之下,行业间在加剧的优胜劣汰下,行业领头羊与其他企业的差距越拉越大,一个个的超级大规模的行业巨头已经高入云端了。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的调控作用越来越弱,有些方面已经颇具计划经济的风采了。
医院、药品生产企业和批发企业垄断力量的加强,能促进医药分家吗?
是有意的背道而驰,还是无意的南辕北辙呢?医药分家还要不要继续搞下去呢?
上一页: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