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跟木乃伊用的同一种治疗方式,沿用了上千年的医用器械:缝合线
发布时间:
2024-07-30
垂直医药领域“创意-发明-转化”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从相识相恋到步入婚姻殿堂,小女生也从懵懂可爱走向成熟稳重,从家中的掌上明珠化身为新家庭中的女主人,不仅需要在纷繁竞争的工作中稳定自己的社会价值,还需要在下班后变换身份操持家务。
然而就是这些"女强人"却纷纷被所谓"女性应尽的义务"所难倒—"生育"。
领不少人恐惧的不是生产的过程,而是术后的伤疤
据不完全统计,对于很多的80、90后来说,已经纷纷加入到了结婚生子的队伍,尽管"二胎政策"已经实施了很长时间,但是有一些家庭连首胎都还没有"制造"成功,排除健康等原因,很大一部分的现代女性则是对"生育"则有着深深的恐惧和排斥感。
职场有压力那是必然的,而让女性们最最过不了的一大难关就是手术后所带来得一系列问题,
其中最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剖腹(宫)产。
很多女性之所以会对剖腹(宫)产手术产生恐惧,主要是害怕术后疤痕的产生会影响自己完美的肌肤,更害怕缝合用的线会滞留在身体里影响身体健康。
在这里我们就需要介绍一下经常在外科手术中用到的缝合线了。
缝合线发展史最早的手术缝合线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经过考古学家们的严谨推测,木乃伊们是首批缝合线的受用者。
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人就开始使用缝合线
在自公元前500年印度医师苏胥如塔使用缝合材料对病患伤口使用成为最早有书面记载的缝合线的雏形。
从最早的亚麻、马鬃、皮革和其他植物纤维外,在公元前1000年丝线的问世和使用,也是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外科缝合材料。
直到公元前150年"肠线"的概念诞生,在19世纪末期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灭菌肠线,是用羊、牛的小肠膜为原料。
用羊、牛的小肠膜为原料
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制成了第一根合成线,众多的吸收和非吸收性合成线由此迅速的发展出来。第一根合成线在1931年由聚乙烯醇制成。50年代开发了聚酯线,后来发展出针对羊肠线和聚酯的辐射灭菌。
60年代发现了聚乙醇酸,70年代它被用于缝合线的制造。现在,大部分的缝合线是用聚合物纤维制作的。
聚合物纤维制作制作的缝合线一度成为主流
特殊人群需求缝合材料的使用往往会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使用,就比如文章最开始提出的孕妇,她们最需求的就是尽量在术后能够尽量保持肌肤的完好度,也就是将留下疤痕的几率降到最低,同时降低术后恢复的痛苦。
孩子们术后的需求就更加不同了,需要缝合材料具有更好柔韧度,毕竟他们正处于年少好动的时期,过于单薄的缝合材料不利于孩子们的术后恢复。
针对于那些爱美人士,甚至某些娱乐圈的名星则对缝合材料的是否容易吸收,一点疤痕都不会产生的整形手术才是他们最最期待的。
常用种类随着现在医学的发展,手术缝合材料也在不断改进和发展,最常用的不外乎以下几种。
不可吸收缝合线
不可吸收缝合线是指在手术缝合时植入人体组织后,不可以被人体降解吸收需要术后拆线的医用缝合线。
常用的不可吸收线有普里林(Prolene)线和丝线等。其中普里林的材料是聚丙烯,这是一种无毒耐热的材料,可以长期维持张力。丝线又称蚕丝线或真丝线,是由蚕丝蛋白做成。丝线柔软性好,打结不易滑脱,表面不光滑,与组织的摩擦力较大,结扎牢固。
这类缝合材料价格相对较低,强度比较高,适用于张力较大的伤口。但这类材料在体内不降解,不能被机体吸收,组织相容性差,作为异物,使切口及缝合部位易发生排斥反应、炎症反应、感染、瘢痕过度增生等一系列切口并发症的发生。,
可吸收缝合线可吸收缝合线,指的是在手术缝合当中,植入人体组织后,能被人体降解吸收,并且不用拆线,而为免除拆线痛苦的一类新型缝合材料,广泛应用于妇科、产科、外科、整形外科、泌尿外科、小儿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眼科等手术和皮内软组织的缝合。常用的可吸收缝合材料也就是以下几种。
羊肠线医用羊肠线是一种生物填充、粘(缝)合材料,又称可吸收性外科缝线,供医疗手术中对人体组织缝合结扎使用。取材于健康动物羊羊肠所制成,含有胶原成分,所以缝合以后不需要进行拆线。吸收所需时间的长短,依肠线的粗细及组织的情况而定,一般6~20天可吸收,但患者个体差异性影响吸收过程,甚至不吸收。目前肠线均采用一次性无菌包装,使用方便。
虽然该材料的缝合线可被人体吸收,但拉力不足,不易缝合打结,吸收效果不理想,存在排异反应,体内适应性不理想,在消化液和感染环境下抗张强度耗损快的缺点。
高分子化学合成线高分子化学合成线强度高、延伸度适中、初始模量较低、无毒、生物相容性好,因此使缝合线具有良好的均一性、稳定性、无毒无抗原性,无致癌性,能抗胃酸、胃消化酶和感染,组织反应极小。
但其吸收时间长,60-90天内吸收完全且稳定,易对切口新生组织造成勒伤,形成少量疤痕。
纯天然胶原蛋白缝合线纯天然胶原蛋白缝合线也叫肌腱缝合线,纯天然胶原蛋白含量高,生产工艺不经化学成分参与,具有胶原蛋白材质的诸多特性,和其他缝合线相比抗张拉力强、吸收效果好、酶解吸收、无拉丝、无纺丝、非编织、无涂层。根据线体粗细一般8-15天完全吸收,且吸收稳定可靠,无明显个体差异。
CN208160632U公开了一种PGA快吸收缝合线,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本实用新型的缝合线包括20?40股编织线,通过在原料中设置聚乙醇酸,并在缝合线表面设置聚己内酯和硬脂酸钙涂层,使得缝合线能够保持原有性能的基础上,达到快速并完全降解的效果。
PGA快吸收缝合线
CN207024076U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针,包括依次连接的直线部、针体和可吸收缝合线;所述直线部和针体采用硬质材料制成;所述针体与直线部之间的夹角为160?170°;所述针体呈弧形弯曲,所述针体包括针头和针尾;所述针体从针尾至针头逐渐变小,针头为30°圆锥形。本实用新型针较传统弯针更容易穿透子宫旁肌肉,这是因为妊娠期子宫后壁血管明显增生,而子宫旁肌前后径肉较厚,传统针大多是弯的,不方便穿透,而本实用新型包括直线部和针体,针体逐渐成为细针状,在使用时,手术者更易施力于手术针上,所以更容易穿透子宫旁肌肉。
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针
CN207356099U公开一种伤口缝合用的可吸收缝合线,其中:缝合线由一根胶原蛋白纤维丝作为内芯和多股海藻纤维丝作为线股通过特殊粘合剂粘接而成,外表还设有保护层,该缝合线由多股对人体伤口复合有益的材质丝线组合而成,具有良好的拉力强度、粗细均匀而不易拉断、且具有良好的可降解吸收性和生物相容性。
胶原蛋白纤维丝缝合线
CN208973940U公开了一种埋线专用羊肠线,涉及医疗器具领域,包括本体,该本体前端布置有防脱部,所述防脱部包括所述本体前端径向向外伸出的环形凸缘,所述环形凸缘呈伞状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其前端布置有防脱部,防脱部能使羊肠线在推入时顺利推入,同时,防脱部可以在注射针头退出体外时增加与肌肉组织的阻力,固定在肌肉组织中,防止随注射针头带出体外。
埋线专用羊肠线
听从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的缝合线会让病患的伤口更快更好的愈合。随着医用缝合线还在不断发展,相信会出现更多的缝线材料出现,让各类手术都能精准的进行,满足广大患者的不同需求。
结语:本文到这里就结束了,喜欢的朋友可以帮忙转发和关注一下,感谢支持!
为了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为了更加方便的查询医疗技术的专利
特地在公众号:“Dr发明家服务平台”开设了免费的专利查询及申请服务
一对一专人服务,解答你所有的问题
更有专利加急服务,让你用最短的时间,找到你想要的专利资料,申请属于你的专利
更多新闻